書名 : 悲喜邊緣的旅館
英譯書名 : Hotel on the corner of bitter and sweet
作者 : 傑米・福特(Jamie Ford)
作者網址 : www.jamieford.com
關於"悲喜邊緣的旅館",是前幾個禮拜在逛誠品書局的時候看到的,
看見書皮上面的書名就已經深深的吸引我,
當我稍微翻了書內的介紹的時候,
更讓我好奇小時後在歷史課本上所讀到的"珍珠港事件",
當時主角處在那樣的時空背景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很開心的是它並沒有讓我失望!
主角李亨利是生於西元1930年廣東移民華裔美國人的後代。
華人是在1849年加利福尼亞的淘金熱開始大量進入美國的。
大多數來自因太平天國運動後陷入貧困的華南地區,來美國找尋著他們的財富。
起初,那裡有著充足的金礦,所以華人受到了熱情的歡迎和接納。
然而當容易獲取的金礦的儲量縮小,再加上淘金競爭加劇的時候,對華人的憎惡也隨之加劇。
本土主義者團體開始聲稱,加利福尼亞的金礦是美國人的,而後開始對外籍淘金者進行肉體侵害。
華人被強行驅逐出可開採金礦的地區之後遷入了城市,主要是舊金山,從事薪酬勞動和僕役。
隨著美國經濟的衰敗,被憎恨華人的州長約翰•彼格勒政治化,
他將美國的不幸歸咎於1864年和1869年間簽約建造中央太平洋鐵路的華人勞工。
直到,1880年代美國通過排華法案,導致大批中國移民流離失所。
日本移民趁機進駐,搶走華人的工作機會,從此埋下日華僑民間的仇恨。
西雅圖的中國城雖和日本町只有幾街之遙,卻有如壁壘分明的兩個國家。
再加上,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南京展開大規模的屠殺,大部分的華人對日本人更是恨之入骨!
(南京下關碼頭屍體堆積如山)
主角亨利的父親就是對日本人深惡痛絕的華人。
他是個思想激進的抗戰份子,支持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
並到處為國民黨奔走募款。
他一方面希望兒子回廣東唸書,卻又希望他能融入美國社會的矛盾心態。
他動用關係把亨利送進全白人的學校讀書,
結果亨利每天都要面對中國城其他孩子的取笑及白人孩子的歧視。
就在這個時後,認識同樣是拿獎學金轉學進來的岡部惠子,
讓亨利的人生起了很大的變化,
剛開始跟惠子只是一起共患難面對白人小孩的欺負的朋友,
漸漸地,對於每天都能見到惠子感到開心,
甚至對惠子產生莫名的情愫!
這樣快樂的日子並沒有維持太久,
"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後,
(美艦亞利桑那號在被日本的炸彈擊中之後燃燒了兩天)
美國警察以日本間諜為罪名到處在抓日本町的日本人,
當亨利及惠子夜晚偷偷溜進"黑麋鹿夜總會",
聽他們的黑人好友薛爾頓第一次與爵士大師奧斯卡・霍登登台演奏的時候,
眼睜睜看著美國警察把正在享受爵士樂的日本人全部抓走,
對此他們感到無比的震撼,
此時亨利在心中已經察覺他跟惠子見面的時間不多了!
之後,美國政府把日本町的日本人大規模的遷移去集中營管理,
亨利在貝蒂太太及薛爾頓協助下,順利到集中營與惠子會面數次,
並向惠子表明心中無法說的愛意,甚至承諾他會等惠子再回到日本町!
在命運的捉弄之下,漸漸失去惠子的音訊,讓亨利感到無比的絕望時,
認識了之後的老婆艾瑟兒,在亨利心中一直都沒有忘記惠子,
直到艾瑟兒癌症去世之後,無意間經過"巴拿馬旅館"被人群騷動所吸引,
新買主表示在地下室發現藏了很多塵封已久的皮箱。
亨利回想在日本人大批遷移集中營時,因為有行李上的限制,
幾乎很多日本人都暫時把多餘的行李放在"巴拿馬旅館"的地下室,
這喚起亨利無論如何都要進去一探究竟,
找尋跟惠子擁有的聖杯奧斯卡・霍登"午夜藍調-巷弄野貓行"黑膠唱片,
亨利的兒子馬悌為了不想讓父親感到終生遺憾,
暗中幫忙尋找並給他實現過去承諾的勇氣!
這本書它不會另你大哭,但會隨著亨利與惠子純純的愛,
心情而受到起伏,在不知不覺你已經留下了淚水,並且融入他們的過去與現在,
你甚至還會為了他們數十年來從不曾忘記對方而感到欣慰,
是值得你喝杯咖啡坐下來細細品味的好書!
※照片來源 :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Wikipedia:%E9%A6%96%E9%A1%B5&variant=zh-tw